2018-05-24 11:07:13分類:行業資訊5111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逐漸成熟、概念的虛火漸褪、行業的良性洗牌、政策,資本的利好等,使智能行業參與度仍然熱情高漲。除了“偽需求”、不具有實用價值外,供應鏈掌控能力差也讓進入這一行業的創業者處境維艱。因此根據以往智能硬件發展狀況,對智能硬件的發展趨勢做出了一下分析。
一、虛擬現實將進入普通消費市場,內容成主要掣肘。
虛擬現實無疑是今年最火的概念,早在去年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設備商Oculus VR,人們已經開始感嘆虛擬現實的價值。隨著科技巨頭英特爾收購增強現實頭戴式顯示器制造商 Recon,Google 投資 MagicLeap,VR/AR幾乎成了時下最熱門的初創領域。Oculus、HTC 和索尼VR產品明年也會相繼面世,可以說VR已經遍地開花。當然中國也沒有錯過這股春風,從下半年開始蟻視ANTVR推全兼容虛擬現實套裝,奧圖科技發布增強現實智能眼鏡,上海視辰信息發布免費AR引擎,再到暴風魔鏡,樂視VR頭盔。可以說2015年成了中國VR元年。明年小米、華為等手機廠商將會推出自己的VR設備,而騰訊、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也蓄勢待發,呈現出中小企業引領,BAT等巨頭跟進的現狀。
虛擬現實設備在中國的熱捧大致出于三種原因:新的風口吸引初創公司紛紛加入、推高估值的資本運作、對巨頭而言完善生態的布局需要。但無論哪一種因素的助推2016年虛擬現實設備將會持續發力從早期嘗鮮用戶逐步普及到普通消費市場,不過和VR虛擬設備對應的內容,無論是游戲、直播還是影視劇都滯后于硬件的發展速度,單純的虛擬現實頭盔等設備或將成為內容的配角,尤其是基于Google Cardboard技術的改進版VR眼鏡盒或頭盔甚至能做到免費贈送。
二、可穿戴設備體驗并不成熟,未來方向將更加細分。
就目前而言,大多數可穿戴設備,仍然屬于技術沉淀期,在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情況下就過早地推向市場。根據《2015中國智能可穿戴設備發展調查報告》顯示報告顯示,在購買智能手表的用戶中,使用時間1年以內的占76.9%,而30.8%的用戶持續使用時間不超過1個月,使用超過1年的用戶占23.1%。62.8%的被調查者認為,“功能雞肋”成為智能可穿戴設備的最大缺點。而目前智能可穿戴設備功能單一,計步等功能無法解決實際問題也造成部分使用智能可穿戴設備的人們在短暫使用后選擇放棄。
即使強大如蘋果對于iwatch銷量仍然三緘其口,在體驗并不成熟的情況下,蘋果極力將iwatch打造成時尚奢侈品,華為Watch國行版同樣價格不菲,2388元的起步價已經直逼安卓旗艦手機。其他可穿戴硬件廠商在無法獲得較高溢價的情況下,轉而向更細分的領域發展,以求尋得需求或銷量的突破,如北京的寫字樓里時常出現的兒童手表、女性手表廣告。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國外放棄的穿戴硬件正被中國重新撿起,如谷歌glass雖已經停止銷售,今年國內的一些展會上仍然見到國產glass的身影,包括聯想智能眼鏡new glass。另外耐克、阿迪達斯相繼放棄的智能跑鞋也被李寧和小米重新推向市場。
三、智能交通政策傾斜,有望引來更多資本進入
近年智能交通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今年的CES以及2015 CES Asia上奧迪、福特、奔馳、大眾等車企高調搶戲,推出車聯網、無人駕駛等概念汽車。行業巨頭英特爾今年也正式推出智能汽車系統,甚至傳聞連蘋果也在開發智能汽車。不過相比國外的技術升級驅動,我國智能交通發展,政策性推動較明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向大城市的過度集聚以及空氣污染等因素,慧城市的建設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智能交通行業已經成為目前細分領域中最具前景,并受到一系列政策扶持的行業。根據此前的分析報告預計2014年智能交通總體市場規模將增至459.5億元,今年有望超過700億元。根據中國產業競爭情報網報道僅城市智能交通市場規模上半年已經達到110.2億元,且增速較快。
面對龐大的市場,國內企業自然不敢怠慢,極豆等車載導航儀、眾籌市場的智能自行車、360行車記錄儀、小米平衡車、李一男的電動車,在美國建廠的樂視法拉第以及近期的百度無人駕駛項目,在今年紛紛亮相。因此對于明年而言這一領域將會引來更多資金涌入。
四、健康醫療設備魚龍混雜、亟待規范統一
互聯網+的熱潮,也讓移動醫療未來趨勢被看好,可穿戴設備與醫療行業結合的硬件也迅速崛起,一些手環、手表已經能夠簡單的檢測一些心律、記錄運動數據等。另外血壓儀、電子秤、水杯、頭帶等產品也逐漸進入普通消費市場。今年的CES展會上,也有健康設備醫療新品。不過在投資人劉宇看來“現在比較火的手環包括智能血壓這些方面,我看的相對比較悲觀一些,沒有最終能夠達到醫療級別的這些智能硬件都應該是瞎扯,現在所謂的很多手環可以測心率都相當于時尚消費品,黏性都非常差,我認為這個東西沒什么意義。有意義的是醫療級別的東西,可能是醫療器械廠商拿到注冊證的智能硬件,基于數據積累給健康保健提供真正的數據支持和相應的增值服務的。”
另外市場上智能醫療設備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智能硬件停供的數據準確性較低,即使能夠測量準確數據,但無法連接到醫院的數據庫,建立個人的病例檔案,使這些數據成為信息孤島,使得獲得的數據價值大打折扣。
其次智能醫療設備概念的火熱也讓一些山寨設備企業搖身一變成了智能醫療設備供應商,但可能并沒有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認證資格,卻可以通過數碼產品的范疇繼續銷售。
五、智能家居市場份額繼續擴大,生態壁壘或將打破
李開復博士曾說下一個趨勢是萬物聯網,智能家居正是在這種趨勢下,春風拂過迅速崛起。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發布的最新報告預計,未來五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和服務市場將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80億美元。而今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預計已經突破1200億。
圍繞巨大的蛋糕,國內外各巨頭爭相競逐金字塔頂端位置——做成開放的系統平臺開放給開發者。蘋果此前推出了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谷歌推出Brillo物聯網操作系統、在今年的 CES展會上三星旗下的SmartThings同樣發布了新一代智能家居開放平臺。
國內巨頭布局智能家居沿用同樣的思路。騰訊在去年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構建QQ、微信硬件開放平臺的戰略,推動智能硬件連接。京東推出“JD+計劃”加速智能硬件的創新,阿里云生活館平臺推動DT時代YunOS的智能生態理念。
但各個產品并不配套,使用方法紛繁復雜;采用的無線連接技術多種多樣包括藍牙、NFC、WiFi等并不統一;各生態之間壁壘林立,智能家庭生態系統體驗差、碎片化嚴重因此未來亟需實現多種技術的融合、需要制定統一的生態連接標準。
總得來看,智能硬件雖走出混沌未開的萌芽狀態但仍然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智能硬件總體上仍未達到實用價值地步。生態碎片嚴重、安全標準缺失也成了智能家居發展中相伴隨的問題。不過發展中的問題總要在發展中解決,隨著技術的進步、市場不斷成熟2018年智能硬件或許能給我們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