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0 15:07:50分類:行業資訊4182
受資本、技術、人才和政策等因素影響,國內智能硬件發展喜憂參半,以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設備、智能交通設備和VR設備為代表的智能硬件,在獲得良好發展的同時,自身問題也較為凸顯。
近年來,受生活智慧化和智能化趨勢影響,我國大力推動智能硬件產業發展。相關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17年,國內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從108億猛增至3315億,行業銷量呈現爆發式增長。
在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持續創新之下,智能硬件市場日益繁榮,但受資本、技術、人才、政策等因素影響,行業發展喜憂參半。其中,以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設備、智能交通設備和VR設備為代表的智能硬件發展問題較為凸顯。
智能可穿戴:行業細分化程度高但定位搖擺
近年來,在“物聯網+”的聯動創新之下,可穿戴設備不斷與醫療、運動、工業、金融、時尚等領域實現融合,企業對行業的細分市場探索不斷深入。
以智能手表為例,搜狗、華為、360等企業推出了兒童手表,蘋果公司推出了女性手表,不少廠商還推出了計步運動手表和測血壓醫療健康手表,智能手表行業不斷向兒童、女性、運動、醫療等領域細分開來。
行業細分化程度在不斷深入,但市場年增長率卻在逐年下降,從2015年到2017年,可穿戴設備增長率持續下降,2018年預計將跌至個位數。造成如此反差的原因,就在于產品遲遲未在市場中找到合適的定位。
蘋果、華為等頭號玩家想將產品打造成時尚奢侈品,但高昂的價格卻并不為消費者所買賬;中端玩家想主打功能性定位,但單一且實際價值低的功能卻屢遭消費者詬病;低端玩家想走薄利多銷路線,但在需求和銷量上依然難以獲得突破。
目前,依然沒有哪個產品的市場定位真正做到契合消費需求!不少企業也因此停銷產品甚至退出市場,找到合適的產品定位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智能家居:市場發展規模擴大但生態未立
受萬物互聯趨勢影響,智能家居市場迎來強勢發展,權威機構預測,未來五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和服務市場將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80億美元。
在巨大紅利吸引之下,國內外企業紛紛涌入。據了解,蘋果、谷歌、三星等國外互公司陸續推出了智能家居平臺和物聯網操作系統,騰訊、京東、阿里等國內巨頭也相繼發布了智能家居戰略和計劃,智能家居市場發展規模正在不斷擴大。
但目前,各個產品使用方法復雜且相互間不配套,采用的藍牙、NFC、WIFI等連接技術多樣而不統一,各個企業之間技術隔絕而標準缺失......各種問題和現狀都表明智能家居生態系統還沒有完全確立起來,系統體驗差、碎片化嚴重,各生態間壁壘林立、標準缺失,這些都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VR設備:行業市場發展趨于成熟但內容滯后
VR作為近年來最火的概念之一,伴隨著資本和巨頭企業的進入,行業發展已經從早期的嘗鮮狀態逐漸向普通消費市場過度,在技術和資本逐漸沉淀之后,整個市場也趨于成熟。
目前,整個國內VR市場可謂遍地開花,行業動作和產品更新層出不窮。奧圖科技發布增強現實智能眼鏡,上海視辰信息發布免費AR引擎,樂視推出VR頭盔......此外,小米、華為、騰訊、優酷、愛奇藝等企業也在加緊布局VR產業。
在中小企業引領,巨頭跟進的情況之下,設備硬件的技術發展越來越快,VR的現實價值也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VR與教育、游戲、影視、直播等行業的結合也越來越密切。
不過,與快速提升的硬件技術和日益擴大的行業市場相比,VR設備對應的內容依然滯后。說到底VR設備依然為內容服務,和內容相比設備只是配角,而優質內容的缺乏則是限制市場繼續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智能交通:政策偏向明顯但共享開放難以實現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大趨勢下,智能交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國外技術驅動不同,我國智能交通發展受政策扶持影響更大。
目前為止,政府已經發布了包括《2012-2020年中國智能交通發展戰略》、《道路運輸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綜合運輸服務“十三五”發展規劃》等在內的多個政策文件,同時各個地方也出臺了智能交通建設的相關文件。
受國家和地方政策支持,全國已經開展了多個智能交通試點行動,360、小米等企業也積極參與,推出自己的智能交通項目和產品。但受到政府部門“信息孤島”、“數據煙囪”等問題影響,信息的共享開放暫時難以實現,相關的網絡建設遇到嚴重阻礙。接下來,解決政府自身信息隔閡問題,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總結
總的來看,智能硬件的發展雖然已經走過了混沌時期,但依然處于初級階段,各行業內部問題明顯。智能硬件是一個經歷初期爆發目前依然紅火的市場,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雖前景無限但競爭激烈。智能硬件的創業者們、資本推手們、巨頭大佬們也都意識到了移動互聯網的無限可能。既然是大勢所趨,那如何才能在“硬件復興”的洪流中搶占先機,其實才是真正的大難題!
未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市場的逐漸成熟,等到這些問題都得到有效解決之時,智能硬件或許最終會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