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
“中國式”物聯網
定義
最簡潔明了的定義: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它具有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能化3個重要特征 。
其它的定義:物聯網指的是將無處不在(Ubiquitous)的末端設備(Devices)和設施(Facilities),包括具備“內在智能”的傳感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控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Assets)、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等等“智能化物件或動物”或“智能塵埃”(Mote),通過各種無線和/或有線的長距離和/或短距離通訊網絡實現互聯互通(M2M)、應用大集成(Grand Integration)、以及基于云計算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內網(Intranet)、專網(Extranet)、和/或互聯網(Internet)環境下,采用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范、遠程維保、在線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領導桌面(集中展示的Cockpit Dashboard)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
“一句式”理解物聯網
把所有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即物物相息,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
泛在聚合
全球范圍內物聯網的產業實踐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
何為數據“泛在聚合”意義上的物聯網?
第一個實踐方向被稱作“智慧塵埃”,主張實現各類傳感器設備的互聯互通,形成智能化功能的網絡。
第二個實踐方向即是廣為人知的基于RFID技術的物流網,該方向主張通過物品物件的標識,強化物流及物流信息的管理,同時通過信息整合,形成智能信息挖掘。
第三個實踐方向被稱作數據“泛在聚合”意義上的物聯網,認為互聯網造就了龐大的數據海洋,應通過對其中每個數據進行屬性的精確標識,全面實現數據的資源化,這既是互聯網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物聯網的使命所在。
比較而言,“智慧塵埃”意義上的物聯網屬于工業總線的泛化。這樣的產業實踐自從機電一體化和工業信息化以來,實際上在工業生產中從未停止過,只是那時不叫物聯網而是叫工業總線。這種意義上的物聯網將因傳感技術、各類局域網通信技術的發展,依據其內在的科學技術規律,堅實而穩步地向前行進,并不會因為人為的一場運動而加快發展速度。
RFID意義上的物聯網,所依據的EPCglobal標準在推出時,即被定義為未來物聯網的核心標準,但是該標準及其惟一的方法手段RFID電子標簽所固有的局限性,使它難以真正指向物聯網所提倡的智慧星球。原因在于,物和物之間的聯系所能告知人們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物的狀態與狀態之間的聯系,才能使人們真正挖掘事物之間普遍存在的各種聯系,從而獲取新的認知,獲取新的智慧。
“泛在聚合”即是要實現互聯網所造就的無所不在的浩瀚數據海洋,實現彼此相識意義上的聚合。這些數據既代表物,也代表物的狀態,甚至代表人工定義的各類概念。數據的“泛在聚合”,將能使人們極為方便的任意檢索所需的各類數據,在各種數學分析模型的幫助下,不斷挖掘這些數據所代表的事務之間普遍存在的復雜聯系,從而實現人類對周邊世界認知能力的革命性飛躍。
2歷史溯源
物聯網這個概念,中國在1999年提出來的時候叫傳感網。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啟動了傳感網的研究和開發。與其它國家相比,我國的技術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具有同發優勢和重大影響力。
2005年11月27日,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2009年8月24日,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在臺灣公開演講中,也提到了物聯網這個概念。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在中國工業運行2009年夏季報告會上表示,物聯網是個新概念,到2009年為止還沒有一個約定俗成的,大家公認的概念。他說,總的來說,“物聯網”是指各類傳感器和現有的“互聯網”相互銜接的一種新技術。
物聯網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無線數據通信等技術,構造一個覆蓋世界上萬事萬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這個網絡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其實質是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
物聯網概念的問世,打破了之前的傳統思維。過去的思路一直是將物理基礎設施和IT基礎設施分開,一方面是機場、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數據中心,個人電腦、寬帶等。而在物聯網時代,鋼筋混凝土、電纜將與芯片、寬帶整合為統一的基礎設施,在此意義上,基礎設施更像是一塊新的地球。故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物聯網與智能電網均是智慧地球的有機構成部分。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物聯網迅速普及的可能性有多大,尚難以輕言判定。畢竟RFID早已為市場所熟知,但新大陸等擁有RFID業務的相關上市公司定期報告顯示出業績的高成長性尚未顯現出來,所以,對物聯網的普及速度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國家大力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兩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物聯網會是工業乃至更多行業信息化過程中,一個比較現實的突破口。而且,RFID技術在多個領域多個行業所進行的一些閉環應用。在這些先行的成功案例中,物品的信息已經被自動采集并上網,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有些物聯網的夢想已經部分的實現了。所以,物聯網的雛形就象互聯網早期的形態局域網一樣,雖然發揮的作用有限,但昭示著的遠大前景已經不容質疑。
這幾年推行的智能家居其實就是把家中的電器通過網絡控制起來。可以想見,物聯網發展到一定階段,家中的電器可以和外網連接起來,通過傳感器傳達電器的信號。廠家在廠里就可以知道你家中電器的使用情況,也許在你之前就知道你家電器的故障。某一天突然有維修工上門告訴你家中空調有問題,你還驚異地不相信。
物聯網的發展,必然帶動傳感器的發展,傳感器發展到一定程度,變形金剛會真地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3應用領域
1、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物聯網技術,通訊技術,將與家具生活的各種子系統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統籌管理,讓家具生活更舒適,方便,有效,與安全。
2、智能交通
3、智能醫療
4、智能電網
智能電網是在傳統電網的基礎上構建起來的集傳感、通信、計算、決策與控制為一體的綜合數物復合系統,通過獲取電網各層節點資源和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分層次的控制管理和電力調配,實現能量流、信息流和業務流的高度一體化,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穩定性,以達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設備效利用率,提高安全可靠性,節能減排,提高用戶供電質量,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5、智能物流
6、智能農業
7、智能電力
8、智能安防
9、智慧城市
10、智能汽車
11、智能建筑
12、智能水務
13、商業智能
14、智能工業
15、平安城市
4應用案例
物聯網的應用其實不僅僅是一個概念而已,它已經在很多領域有運用,只是并沒有形成大規模運用。常見的運用案例有:
一:物聯網傳感器產品已率先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防入侵系統中得到應用。機場防入侵系統鋪設了3萬多個傳感節點,覆蓋了地面、柵欄和低空探測,可以防止人員的翻越、偷渡、恐怖襲擊等攻擊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會也與無錫傳感網中心簽下訂單,購買防入侵微納傳感網1500萬元產品。
二:ZigBee路燈控制系統點亮濟南園博園。ZigBee無線路燈照明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是此次園博園中的一大亮點。園區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無線技術達成的無線路燈控制。
三:智能交通系統(ITS)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利用先進的通訊、計算機、智能控制、傳感器技術,實現對交通的實時控制與指揮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認為是ITS的關鍵子系統,是發展ITS的基礎,成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無論是交通控制還是交通違章管理系統,都涉及交通動態信息的采集,交通動態信息采集也就成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務。
5相關關系
任何事物和該事物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概念的關系都是相互依存的關系。該事物的概念是該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本質屬性的反映。物聯網也是一種事物。因此,物聯網和互聯網概念的關系也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離開了互聯網,物聯網概念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有互聯網必然在人們頭腦中形成與之相對應的物聯網概念,不會有:只有物聯網,而沒有互聯網概念的情況出現。這就是物聯網和互聯網概念的辨證關系。當然,在科學實踐活動中,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科學概念,與前科學思維時期,人們認識周圍事物最初所形成的日常生活概念有所不同,科學概念也可以作為表現某一認識階段上科學知識和科學研究的結果、總結而存在。物聯網概念也是一種科學概念。正如前面定義所述,物聯網概念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任何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它也是互聯網知識和研究的結果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