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解決方案涉及物聯網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盜系統。
背景技術:
防盜裝置被廣泛應用于安防領域,現有的防盜裝置通常會應用到指紋識別、密碼識別、遙控和IC卡等技術。在家庭和辦公室等區域,防盜裝置通常包括安裝在門上的機械鎖和安裝在門與門框之間的電磁鎖,通過機械鎖和電磁鎖為受保護區域提供保護。上述防盜裝置的安全性不夠高,當有入侵者嘗試通過撬壞機械鎖入侵時,電磁鎖不能做出相應的保護。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防盜系統,能夠在當有入侵者嘗試通過鎖入侵時能做出相應的保護,對電磁鎖通電啟動上鎖,保護用戶的生命財產安全。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防盜系統,包括處理裝置、紅外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電磁鎖和機械鎖,所述處理裝置分別與紅外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電磁鎖相連,所述電磁鎖設置在門與門框之間,所述機械鎖設置在門上,所述紅外傳感器和超聲波傳感器設置在機械鎖的鎖孔旁邊。
采用上述進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紅外傳感器和超聲波傳感器進行信號采集,在信號獲取中斷或有撬鎖入侵或門外有疑似入侵者長期停留時,對電磁鎖通電啟動上鎖,提高系統的安全性。
進一步地,所述置信距離為10cm,所述第一判斷時間為2s,所述第二判斷時間為5m;
當無法獲取T1和/或H時,則判定信號獲取中斷;
當T1大于0且T2大于第一判斷時間時,則判定有撬鎖入侵;
當T1大于第二判斷時間時,則判定門外有疑似入侵者長期停留。
進一步地,本系統還包括繼電器和蓄電池,所述處理裝置通過繼電器與電磁鎖相連,所述蓄電池分別與處理裝置和繼電器相連。
進一步地,本系統還包括用戶終端和數據傳輸器,所述用戶終端通過數據傳輸器與處理裝置相連。
進一步地,本系統還包括按鍵,所述按鍵與處理裝置相連。
進一步地,本系統還包括顯示屏,所述顯示屏與處理裝置相連。
進一步地,本系統還包括USB接口,所述USB接口與處理裝置相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一種防盜系統,基于由紅外傳感器2、超聲波傳感器3、電磁鎖4和機械鎖組成的安防系統,文中的“通電啟動上鎖”是指給電磁鎖4通電使得電磁鎖4啟動上鎖,文中的“鎖孔”是指機械鎖的鎖孔。通過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技術方案,在用戶離開時啟用本系統,就能夠在有入侵者嘗試通過撬壞機械鎖入侵時,對電磁鎖4通電啟動上鎖做出相應的保護。
如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盜方法的流程圖。一種防盜方法,具體包括步驟:
S1.預先設置置信距離、第一判斷時間和第二判斷時間,所述置信距離為物體距離鎖孔的安全距離,所述第一判斷時間用于判斷是否有撬鎖入侵,所述第二判斷時間用于判斷門外是否有入侵者長期停留;
S2.獲取入侵者在門外的停留時間T1;
S3.獲取鎖孔外物體距離鎖孔的距離H,并記錄當H小于置信距離的時間 T2;
S4.當滿足其中一個或多個鎖定條件時通電啟動上鎖,所述鎖定條件包括:
無法獲取T1和/或H;
T1大于0且T2大于第一判斷時間;
T1大于第二判斷時間。
上述條件中,S2的目的是獲取T1,S2輸出結果的包括是T1=0、T1>0和無法獲取T1,當T1=0時說明門外沒有人,當T1>0時說明門外有人,當無法獲取 T1時說明系統出現故障;同樣的,H為鎖孔外物體距離鎖孔的距離,當無法獲取H時說明系統出現故障。
對應的,如圖2所示,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防盜系統的示意圖。一種防盜系統,包括處理裝置1、紅外傳感器2、超聲波傳感器3、電磁鎖4和機械鎖,所述處理裝置1分別與紅外傳感器2、超聲波傳感器3、電磁鎖4相連,所述電磁鎖4設置在門與門框之間,所述機械鎖設置在門上,所述紅外傳感器2和超聲波傳感器3設置在機械鎖的鎖孔旁邊;
所述紅外傳感器2用于獲取入侵者在門外的停留時間T1;
所述超聲波傳感器3用于獲取機械鎖的鎖孔外物體距離鎖孔的距離H,并記錄當H小于置信距離的時間T2;
所述處理裝置1包括:
預設器,用于預先設置置信距離、第一判斷時間和第二判斷時間,所述置信距離為物體距離鎖孔的安全距離,所述第一判斷時間用于判斷是否有撬鎖入侵,所述第二判斷時間用于判斷門外是否有入侵者長期停留;
信號采集器,用于獲取入侵者在門外的停留時間T1和獲取鎖孔外物體距離鎖孔的距離H,并記錄當H小于置信距離的時間T2;
判斷器,用于判斷是否滿足鎖定條件,當滿足其中一個或多個鎖定條件時通電啟動上鎖,所述鎖定條件包括:
無法獲取T1和/或H;
T1大于0且T2大于第一判斷時間;
T1大于第二判斷時間。
入侵者為能夠發出紅外線并被紅外傳感器2感應到的恒溫動物,用戶和入侵者都可以被紅外傳感器2感應到。用戶離開時啟用本系統,就能夠在有入侵者嘗試通過撬壞機械鎖入侵時,紅外傳感器2感應到入侵者,而不會把用戶誤報為入侵者;用戶停用本系統時,任何靠近本系統的恒溫動物都會被當作入侵者。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參數設定、信號采集和條件判斷。其中,參數設定為在處理裝置1內預先設置置信距離、第一判斷時間和第二判斷時間。所述置信距離為物體距離鎖孔的安全距離,即當物體距離鎖孔的距離小于這個置信距離時,則認定機械鎖不安全。所述置信距離為5-15cm,具體地,所述置信距離為10cm,即當超聲波傳感器3探測物體距離鎖孔的距離小于 10cm時則認定機械鎖不安全。
所述第一判斷時間用于判斷是否有撬鎖入侵。第一判斷時間與置信距離結合,便可確定機械鎖是否有被撬鎖入侵的風險。所述第一判斷時間為1-3s,具體地,所述第一判斷時間為2s,即當鎖孔外物體距離鎖孔的距離H小于置信距離且保持2s以上時,說明門外有人且將物體放在鎖孔10cm范圍內2s以上,此時判定有撬鎖入侵。把第一判斷時間設定為2S的主要原因是理論上A 級鎖在3s內能夠被撬開,因此,優選地,第一判斷時間小于3s。
所述第二判斷時間用于判斷門外是否有入侵者長期停留,即當有人在門外停留時間超過第二判斷時間時,判定此人為入侵者。所述第二判斷時間為 4-10m,具體地,第二判斷時間為5m,即當有人在門外停留時間超過5m時,判定此人為入侵者。
用戶可對置信距離、第一判斷時間和第二判斷時間等參數進行自定義,上面僅僅為舉例說明。置信距離越小、第一判斷時間和第二判斷時間越短,系統的靈敏度越高;置信距離越大、第一判斷時間和第二判斷時間越長,系統的靈敏度越低。
電磁鎖4通電啟動上鎖的鎖定條件有三:
1.當紅外傳感器2無法獲取T1和/或超聲波傳感器3無法獲取H時,則判定信號獲取中斷;所述紅外傳感器2和超聲波傳感器3設置在機械鎖的鎖孔旁邊,以直接檢測機械鎖外的情況。當機械鎖被撬鎖入侵時,會對紅外傳感器 2和超聲波傳感器3造成損壞,因此,當紅外傳感器2和超聲波傳感器3無法工作時就可以判定信號獲取中斷。從信號的角度來看,紅外傳感器2無法工作表現為無法獲取T1,超聲波傳感器3無法工作表現為無法獲取H。
2.當T1大于0且T2大于第一判斷時間時,則判定有撬鎖入侵;T1大于0表明紅外傳感器2探測到有入侵者在門外,T2大于第一判斷時間表明機械鎖正在被撬鎖入侵,二者結合便可確定機械鎖是否有被撬鎖入侵的風險。
3.當T1大于第二判斷時間時,則判定門外有入侵者長期停留。通過紅外傳感器2探測門外是否有入侵者,當紅外傳感器2探測到入侵者在門外停留時間T1大于第二判斷時間時,則判定門外有入侵者長期停留。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系統還包括繼電器5和蓄電池6,所述處理裝置1通過繼電器5與電磁鎖4相連,所述蓄電池6分別與處理裝置1和繼電器5相連。蓄電池6分別為處理裝置1和繼電器5供電。當處理裝置1判斷需要控制電磁鎖4通電啟動上鎖時,處理裝置1控制繼電器5接通,通過繼電器5進而控制電磁鎖4通電啟動上鎖。所述蓄電池6為可充電的蓄電池6,方便在電量低時通過充電實現循環使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系統還包括用戶終端7和數據傳輸器8,所述用戶終端7通過數據傳輸器8與處理裝置1相連;另外,本系統還包括按鍵9,所述按鍵9與處理裝置1相連,所述按鍵9可采用物理按鍵。用戶可通過兩種方式給處理裝置1輸入指令:一是通過用戶終端7,在APP 里輸入指令,用戶終端7把指令發送至服務器,服務器通過數據傳輸器8把指令下傳到處理裝置1;具體地,數據傳輸器8為一WiFi模塊。二是直接通過按鍵9輸入指令即可。上述指令用于啟停系統、設定工作時間和設定參數等等。
其中,用于啟停系統的指令可控制啟用或者停用系統;設定工作時間則為設定系統在某個時間段內啟用而在這時間段外停用,如系統在9:00-19:00 內啟用而在這時間段外停用;設定參數則為設定置信距離、第一判斷時間和第二判斷時間等參數。啟停系統是指當用戶離開時啟用本系統,此時系統就能夠在當有入侵者嘗試通過鎖入侵時能做出相應的保護,對電磁鎖4通電啟動上鎖,保護用戶的生命財產安全;當用戶回來時停用本系統,此時本系統為傳統的由電磁鎖4和機械鎖組成的安防系統。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系統還包括顯示屏10,所述顯示屏 10與處理裝置1相連。顯示屏10把系統的信息展示給用戶,方便用戶進行參數設定和了解系統的實時情況等。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系統還包括USB接口11,所述USB 接口11與處理裝置1相連,所述USB接口11用于連接個人電腦。當需要對本系統進行升級時,通過USB接口11連接個人電腦便可完成升級。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