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解決方案涉及手環收發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自助手環收發機。
背景技術:
手環是人類發展歷史上的一種配飾,在不同時期不同場合對于不同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意義。市場上有各式各樣材質的手環,已成為一種時尚元素,現在市面上還出現有特殊功用的手環,類似驅蚊手環、能量手環、芯片手環、鈦金屬手環、香味型手環等等。
現有的手環在需要一定的身份驗證的地方(如健身房、體育館、桑拿房等)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現有的手環這種不同于標準卡片的異形物,且屬于柔性物品,表面摩擦力較大,導致自動化機器很難做到自動收發,影響手環的普及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手環的自動收發的問題,而提出的自助手環收發機。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自助手環收發機,包括殼體以及殼體內腔中的多個手環,所述殼體內腔螺栓固定連接有主板模塊,所述殼體前端面開設有缺口臺,且缺口臺上端面設置有平板電腦,所述殼體內部開設有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上端面部位貫穿殼體上端面,所述第一滑槽左側側表壁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四步進電機,所述第一滑槽內腔滑動連接有壓板,且壓板前端面與第四步進電機輸出軸焊接,所述壓板下端面粘接有第二識別器,所述殼體內腔后端面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轉動腔,所述第一滑槽下端面與轉動腔內腔相連通,所述殼體內腔開設有高精度電子秤,且高精度電子秤上端面開設有第二滑槽,并且高精度電子秤上端面貼合有錐形盒,所述殼體內腔底部開設有出口腔,且出口腔前端面貫穿殼體的前端面,所述出口腔上端面焊接有引導管,且引導管下端面貫穿出口腔的上端面,所述出口腔外側上端面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二步進電機,且第二步進電機輸出軸貫穿出口腔的上端面焊接有第一識別器,所述第一識別器與引導管下端面相貼合。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轉動腔后側圓端面封閉,所述轉動腔前側圓端面開合,所述殼體內腔焊接有半圓隔板,且半圓隔板與轉動腔前端面貼合。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錐形盒側表壁靠近下端面的部位與第二滑槽滑動連接,所述高精度電子秤左側側表壁呈弧形結構,所述高精度電子秤下端面靠近左側側表壁的部位與引導管上端面相配合。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殼體內腔前端面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一步進電機,且第一步進電機輸出軸通過轉動桿與錐形盒外表壁焊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轉動腔弧形內表壁兩側開設有多個斜推板,且斜推板靠近轉動腔兩側圓端面的一側靠近轉動腔的轉動方向,所述轉動腔弧形內表壁內腔焊接有多個折角鐵鉤,且折角鐵鉤處于互相靠近的兩個斜推板之間中心軸部位。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描述:
所述殼體內腔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三步進電機,且第三步進電機輸出軸處焊接有傳動齒輪盤,所述轉動腔外表壁通過開設有嚙合齒與傳動齒輪盤嚙合連接,所述殼體內腔前后端面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多個滾輪,且滾輪外側均焊接有傳動齒輪盤,多個所述傳動齒輪盤均與轉動腔外表壁嚙合連接。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中,由于采用了平板電腦對于使用者的識別,實現了平板電腦通過主板模塊控制第三步進電機的轉動,又由于采用了第三步進電機輸出軸處傳動齒輪盤與轉動腔外表壁之間的嚙合連接,實現了第三步進電機帶動轉動腔轉動,從而實現了轉動腔內的斜推板推動手環向折角鐵鉤方向運動,進而實現了折角鐵鉤勾住手環在轉動腔內腔中轉動,同時又采用了折角鐵鉤帶動手環運動到錐形盒頂部位置時,此時由于折角鐵鉤的豎直端難以勾住手環,實現了對于手環通過重力從折角鐵鉤上脫離,進而落到錐形盒內腔中。
2、本發明中,由于采用了高精度電子秤對于錐形盒內手環的的重量進行檢測,實現了錐形盒內部的手環數量的檢測,以便于控制錐形盒內部的的手環的數量,又由于采用了第一步進電機帶動錐形盒的運動,同時由于采用了錐形盒與高精度電子秤上端面開設的第二滑槽之間的滑動連接,實現了第一步進電機帶動錐形盒滑動到引導管頂部,從而實現了錐形盒帶動手環落到出口腔頂部的第一識別器上端面,同時由于采用了主板模塊控制第二步進電機帶動第一識別器的的偏移,實現了手環落到出口腔內部,以便于使用者從出口腔位置取出手環。
3、本發明中,當歸還手環時,由于采用了平板電腦對歸還者進行識別后,使用平板電腦提示使用者將手環放置到第一滑槽內部,又由于采用了第二識別器對于手環進行識別,同時由于采用了主板模塊控制第四步進電機帶動壓板轉動,從而實現了手環通過第一滑槽落到轉動腔內腔中,以便于對于手環進行自動回收循環使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5,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自助手環收發機,包括殼體1以及殼體1內腔中的多個手環2,殼體1內腔螺栓固定連接有主板模塊21,殼體1前端面開設有缺口臺12,且缺口臺12上端面設置有平板電腦4,殼體1內部開設有第一滑槽3,且第一滑槽3上端面部位貫穿殼體1上端面,第一滑槽3左側側表壁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四步進電機13,第一滑槽3內腔滑動連接有壓板14,且壓板14前端面與第四步進電機13輸出軸焊接,壓板14下端面粘接有第二識別器1401,殼體1內腔后端面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轉動腔6,第一滑槽3下端面與轉動腔6內腔相連通,殼體1內腔開設有高精度電子秤18,且高精度電子秤18上端面開設有第二滑槽16,并且高精度電子秤18上端面貼合有錐形盒7,殼體1內腔底部開設有出口腔5,且出口腔5前端面貫穿殼體1的前端面,出口腔5上端面焊接有引導管9,且引導管9下端面貫穿出口腔5的上端面,出口腔5外側上端面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二步進電機901,且第二步進電機901輸出軸貫穿出口腔5的上端面焊接有第一識別器902,第一識別器902與引導管9下端面相貼合,以便于手環2從引導管9內部落到出口腔5內部,以便于對于手環2進行自動的發放。
具體的,如圖2所示,轉動腔6后側圓端面封閉,轉動腔6前側圓端面開合,殼體1內腔焊接有半圓隔板17,且半圓隔板17與轉動腔6前端面貼合,使得轉動腔6底部的手環2不會脫離轉動腔6內部,同時在轉動腔6轉動過程中帶動手環2運動到錐形盒7頂部時手環2可以脫離滑出。
具體的,如圖3所示,錐形盒7側表壁靠近下端面的部位與第二滑槽16滑動連接,高精度電子秤18左側側表壁呈弧形結構,高精度電子秤18下端面靠近左側側表壁的部位與引導管9上端面相配合,使得錐形盒7帶動手環2運動到引導管9頂部,以便于手環2脫離錐形盒7落到出口腔5內部。
具體的,如圖2所示,殼體1內腔前端面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一步進電機8,且第一步進電機8輸出軸通過轉動桿與錐形盒7外表壁焊接,使得第一步進電機8帶動錐形盒7在第二滑槽16內部滑動。
具體的,如圖4所示,轉動腔6弧形內表壁兩側開設有多個斜推板20,且斜推板20靠近轉動腔6兩側圓端面的一側靠近轉動腔6的轉動方向,轉動腔6弧形內表壁內腔焊接有多個折角鐵鉤15,且折角鐵鉤15處于互相靠近的兩個斜推板20之間中心軸部位,使得轉動腔6轉動過程中斜推板20帶動手環2向折角鐵鉤15方向運動,再通過折角鐵鉤15帶動手環2運動到錐形盒7頂部時脫落,以便于自動取出手環2。
具體的,如圖1和4所示,殼體1內腔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有第三步進電機11,且第三步進電機11輸出軸處焊接有傳動齒輪盤19,轉動腔6外表壁通過開設有嚙合齒與傳動齒輪盤19嚙合連接,殼體1內腔前后端面通過轉軸轉動連接有多個滾輪10,且滾輪10外側均焊接有傳動齒輪盤19,多個傳動齒輪盤19均與轉動腔6外表壁嚙合連接,使得第三步進電機11帶動轉動腔6轉動,同時多個滾輪10對于轉動腔6進行限位。
工作原理:使用時,首先,通過平板電腦4對于使用者的識別,使得平板電腦4通過主板模塊21控制第三步進電機11的轉動,再通過第三步進電機11輸出軸處傳動齒輪盤19與轉動腔6外表壁之間的嚙合連接,使得第三步進電機11帶動轉動腔6轉動,從而使得轉動腔6內腔中的斜推板20推動轉動腔6內腔中的的手環2向折角鐵鉤15方向運動,使得折角鐵鉤15在轉動腔6轉動的過程中勾住手環2的內部環形結構,進而使得折角鐵鉤15帶動手環2在轉動腔6內腔中轉動,直到折角鐵鉤15帶動手環2運動到錐形盒7頂部位置時,折角鐵鉤15的豎直端難以勾住手環2,使得手環2通過重力從折角鐵鉤15上脫離,落到錐形盒7內腔中;其次,通過高精度電子秤18對于錐形盒7的重量進行檢測,使得錐形盒7內部的手環2數量得到檢測,當手環2數量超過一個時,主板模塊21通過第一步進電機8帶動錐形盒7向轉動腔6內側轉動,使得錐形盒7將手環2丟棄放回轉動腔6內腔,直到錐形盒7內腔的手環2數量為一個時,通過第一步進電機8帶動錐形盒7的運動,以及錐形盒7與高精度電子秤18上端面開設的第二滑槽16之間的滑動連接,使得第一步進電機8帶動錐形盒7滑動到引導管9頂部,從而使得錐形盒7帶動手環2通過引導管9落到出口腔5頂部的第一識別器902上端面,通過第一識別器902對于手環2進行識別記錄后,再通過主板模塊21控制第二步進電機901帶動第一識別器902偏移,以便于手環2落到出口腔5內部,以便于使用者從出口腔5位置取出手環2;最后,當歸還手環2時,通過平板電腦4對歸還者進行識別后,使用者將手環2放置到第一滑槽3內部,通過第二識別器1401對于手環2進行識別,再通過主板模塊21控制第四步進電機13帶動壓板14轉動,從而使得手環2通過第一滑槽3落到轉動腔6內腔中,以便于對于手環2進行自動回收循環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