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服裝在人體監控和可穿戴領域顯示出良好的潛在應用價值。然而,目前大多數
可穿戴傳感器不能與普通服裝無縫集成。它們直接粘附在人體皮膚上或包裹在織物中,導致穿著體驗不佳。基于紡織品的柔性傳感器因其舒適性而成為智能服裝的潛在候選。基于紡織品的理想傳感材料應該是衣服的一部分,不需要任何硬部件。因此,將可穿戴傳感器與服裝集成,甚至從根本上將其做成集成服裝是非常必要的。
最近,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通過微流體紡絲制備了具有自誘導和自冷卻性能的多尺度無序多孔彈性聚氨酯(MPPU)纖維。借助于負載在MPPU纖維上的石墨烯納米片,實現了對服裝的實時傳感,纖維的多尺度無序多孔結構賦予了織物優異的自冷卻性能。該一體化智能運動服可以測量體溫,跟蹤肢體運動,采集人體微小的生理信號,并具有自冷能力。
纖維制備:如圖1所示,采用基于相分離的微流體紡絲法形成MPPU纖維。設計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芯片采用同軸流道,三個入口通道用于纖維制備。芯流道注入聚氨酯(PU)/二甲基亞砜(DMSO)紡絲液,對稱鞘流道注入非溶劑(去離子水/DMSO,5:1(v/v))。基于非溶劑誘導相分離原理,纖維凝膠可以在同軸流道中固化。具體來說,當分散的聚氨酯分子鏈在同軸通道中遇到非溶劑時,去離子水和二甲基亞砜溶劑之間的快速擴散導致聚氨酯鏈的聚集以及與二甲基亞砜和宏觀纖維的相分離。同時,“流體動力聚焦和排列”效應導致聚合物分子沿流動方向排列。制備的MPPU纖維可以連續纏繞在滾筒上收集。MPPU纖維表面光滑,內部多尺度無序多孔結構。
具有多尺度無序多孔結構的溫度傳感纖維的自冷卻性能:如圖2所示,在相同的加熱階段比較纖維(MPPU、棉花、商用萊卡)及其織造織物。紅外熱像分別記錄在30、45和60℃的臺面溫度下。結果表明,MPPU10的顏色對比度最低,溫度與表溫最接近,說明樣品的散熱性能最好。此外,在這些織物在加熱(20-40℃)和冷卻(40-20℃)期間的實時溫度曲線中,MPPU10顯示出非常快的加熱和冷卻能力。
圖1多尺度無序多孔彈性纖維制造示意圖。(一)微流控紡絲工藝和纖維形成機理。和(b)微流體芯片的通道圖案的光學圖像。(c)收集的MPPU纖維和(d)具有扁平結構的輕質織物。從縱向觀察的機織物的掃描電鏡圖像和MPPU纖維。(g–I)不同放大倍數下纖維的徑向橫截面。
圖-2-2mPPU光纖的自冷卻性能。(a,b)MPPU、棉花和商用萊卡分別在30℃、45℃和60℃時的自冷卻行為(環境溫度為28℃)。(c,d)不同織物在20至40℃之間的動態加熱/冷卻下的溫度曲線。(e,f)加捻纖維或機織物與背景表的絕對溫差(|δt|)。
自主傳感能力:如圖3所示,通過在MPPU纖維上負載石墨烯導電墨水,可以得到石墨烯改性的MPPU(g@mppu)纖維,纖維可以被拉伸到200%甚至400%。圖3c中的G@MPPU10纖維顯示出高度應變敏感的行為。圖3d中的GF顯示G@MPPU10的GF纖維在大拉伸應變(大于50%)下顯著增加,但在小拉伸應變(小于50%)下略有增加。這種傳感器靈敏度高,傳感范圍寬,在全范圍人體運動記錄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如圖3h所示,石墨烯修飾的MPPU纖維呈現負TCR行為,隨著溫度的升高,載流子遷移率提升,呈現-0.815%/℃的靈敏度,可以監測人體皮膚表面的溫度變化。
圖-3G@MPPU光纖的應變傳感(a-g)和溫度傳感(h-j)性能。
圖4智能服裝及其在運動和生命信號監測中的應用。
集成智能運動服:如圖4所示,
智能服裝設計了9個可能的感官區域,分別標注為傳感器A(頸部監控)、B(肩部監控)、C(胸部監控)、D(腰部監控)、E(手腕監控)、F(手指監控)。通過單獨或組合使用傳感器A–F,可以記錄和區分細微的生理信號捕捉和肢體運動。穿上這款智能運動服,可以輕松監控和記錄人類活動的全方位信息。